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

雲梵凡語 (15.06.2014) 可憐的香港


香港回歸已蹅入第18年,過去的17年,鄧小平前領導人,希香港50年不變!

但香港一開始已變了,只是香港市民一廂情願地不變。

以下是否只是筆者的膚淺理解;

一.        第一任特首上場,將三級議會,取消了兩個“市政局”,擴大區議會。在筆者而做,會合併“市政局”,這樣就不會形成“區小”,而變成了山頭主義,使有些必要而煩擾之社區建設,無奈之推卸責任!

二.        85,000胎死!

三.        母語教學不感堅持!

四.        用錯班底!(這不能全怪他老人家,因無材能擔、又或當時無人願意入主特區政府內閣。)

五.        第二任特首,第一天上班,帶領其內閣宣誓;明言“只是做好呢份工”。

六.        七年期間,沒有建公屋。

七.        沒有監督各地產集團之建屋,使香港樓價,基本上昇了三倍。

八.        更沒有監察各司、各局之浪費或濫用公帑與職權。

九.        現任特首處事無章。

十.        班底人材不力。

十一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行政會議亦用人不當。

十二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立法會議內不是為港管事者多。

十三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是港人之搞事者眾。

十四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無知港人也不少。

 

香港不因祖國不斷的變好而受惠,反之使內部某些有機心者而轉化運用,近半年更因“中、英”在香港回歸之文件上,有港人每人一票選特首的規條,更被人騎劫而利用了,這幾年之香港,不斷有人打著民主旗號,鼓吹香港“自主”,在議會中不斷阻礙香港正常法例修訂、確立,防外了香港很多的發展,當然這些發展不即時影響民生,但法例不斷的積壓,是影響了香港與其他城市的競爭,這包括國內、國外。

 

近幾年香港有部份人士,經常誤導年青人,一輩子都沒有能力置業,筆者曾就這作出了解釋,香港是大都會,樓價必然不斷攀高,筆者小時,香港已是大多數市民都沒有物業,但那時樓價對比也不便宜,筆者19歲出來工作,月薪2百多元,當時樓價400平方呎,市值25仟,對比現在好像伻過現在,但各位有否回想當時2百多元可多好用呢?還有當年分期付款的條件很呵黑、利息也很高,故當年很少人會想買樓的。時間的過去,在筆者近30歲時,很多同年或大數年的年青人,有開始置業的心,這是否中國人的“安居樂業”傳統心態呢?但那時可置業者,大多數都是兩份工作者、又或在銀行工作的年青人,後來加入了“父母能給首期”的年青夫妻者。

 

又各位記得否,曾特首上場前香港樓價每平呎3仟至4仟,他在職7年,香港基本樓價反了一反有多,是否官、商勾結呢?一半、一半,其中有政治因素、地理位置、需求問題,如香港人再細思,又有否香港本土人幫手抬高樓價呢?近來經常有人問筆者,香港會否因某些原因,樓價會否下調?筆者經常表示;不會。也經常說;只有一直昇而不會降。

 

故現在越來越難置業是正常的。

 

筆者開始寫這片凡語時是上篇文章之後,今年的6月,為什麼停筆呢?因不希望香港可憐下去,可惜香港太多橫手者,搞“民主”者,利用“民主”。

 

香港政改,有人借題發揮,這次是否只為香港“民主、譜選”,而力爭呢?深看下是“金錢戰爭”。這問題筆者用下一篇凡語再談。

 

雲梵19.10.2014.